学习园地
杨浩谈: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教育
发布时间:2016-01-23作者:公共教学服务中心浏览量: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技术的扩散,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发生很多变化。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当今人们除了拥有传统田野式社区的公民身份之外,还增加了一重现代数字式社区的数字公民身份,即在虚拟空间中运用数字技术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

  棱镜门事件、NBA洛杉矶快船队事件、好莱坞女星艳照门事件、希拉里“邮件门”、加拿大偷情网站被黑……近几年国外发生一系列网络安全事件,这些例子说明数字技术和虚拟空间给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怎样在数字空间学会生存,怎样在数字社会做一个高素质的数字公民,关乎信息时代数字公民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高素质数字公民的九大要素

  《数字化生存》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什么是数字公民,目前关于数字公民的说法很多,其中Mike Ribble 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可,“数字公民是指在应用信息数字技术过程中,能够遵循相应的规范而表现出适当的、负责任行为的人”。

  做一名数字公民的要素有很多,归结起来有九大要素,分别为数字礼仪、数字接入、数字法律、数字通信、数字素养、数字商务、数字权责、数字安全、数字健康。目前国际流行从如下三个方面去总结、归纳、探索这九大要素:第一是尊重,即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第二是教育,即教育自己、连接他人;第三是保护,即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数字公民教育的三大标准

  国际教育技术学会多年来致力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融合,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最近它专门为数字公民教育制定了三大标准。

  学生标准是具有数字公民意识,具体包括安全、合法、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积极使用技术以改进学习和效率,学会团队协作;展示终身学习的个人责任;展现数字公民的领导能力。

  教师标准是促进并示范数字公民意识和责任。一是示范并传授如何安全、合法、道德地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包括尊重版权、知识产权以及文献来源;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公平获得适当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机会,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三是促进并示范与信息技术使用相关的数字礼仪及社交责任;四是通过使用数字时代的沟通和协作工具与不同文化的师生沟通、协作,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全球意识。

  管理者标准是确保并示范数字公民意识,包括确保学生公平获得适当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机会,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促进、示范并制定数字信息技术安全、合法、道德使用的政策;促进并示范利用技术和信息进行负责任的社交;利用当代通信和协作工具示范并推动对不同文化和全球问题的理解及参与。

  美国数字公民教育的可取之处

  美国进入信息化社会比较早,数字公民教育也已经深入人心。

  在美国,数字公民教育的实施和研究并非个人行为,而是国家举措。数字公民教育的实践主要由学校承担,从学前班到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里都涉及数字公民教育。数字公民教育的研究则主要由国家和一些组织机构共同承担,如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美国非营利性机构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美国国家独立学校联合会(NAIS)等。

  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不仅负责制定和更新数字公民教育的标准,还开发了许多数字资源和平台,用于实施数字公民教育。以在线课程为例,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为数字公民教育相关人员提供了一系列培训和学习课程,如《数字公民教育:普通课程》、《数字公民教育:管理者课程》、《数字公民教育:指导课程》、《数字公民教育:教师课程》、《数字公民教育:学生课程》等。此外,该协会还以定期召开国际研讨会、不定期开展工作坊等形式,汇集全球数字公民教育领域的研究及实践人士,共同探讨最新问题和进展。

  美国非营利性机构常识媒体同样致力于数字公民教育的开发和研究。他们提供了从学前班到12年级非常详细可行的数字公民教育大纲和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教案、活动材料、电子书、音频视频等。

  这些机构和组织的研究成果,成为美国数字公民教育发展强劲的推动力。

  互联网时代,教育热点之我见

  ●关于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因经济、地区、地域和个人发展不平衡,造成数字技术和资源覆盖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数字准入鸿沟,这是第一层次的数字鸿沟。经过一段时间,由于政策的倾斜、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成本的降低,这个层次的鸿沟很可能弥补过来。由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造成的数字鸿沟,我们称之为数字素养鸿沟,是第二个层次的数字鸿沟。

  当同等享受技术和资源时,能否很好地利用,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摆设,这个问题非常难。最近美国针对老师的一个问卷显示,尽管大多数老师都用到了数字化资源,也意识到数字化资源和技术非常重要,但是仍有很多老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也考虑到这两个层次的数字鸿沟,同时我们应该清楚,从第一层次的数字准入鸿沟转向第二层次的数字素养鸿沟尚有一段距离。

  ●关于教育国际化、全球化

  我们鼓励使用信息技术这个协同工具去参与全球教育的发展,了解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另外一个方面,数字礼仪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不应邯郸学步,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华的地方值得坚持和传承。

  ●关于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的特点是量大、多元、快捷,但是美国一些机构指出在使用大数据时,需要考虑个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尤其是经过美国安全局监听普通公众事件后,这种声音越来越大。所以从数字公民的角度来看,大数据分析要考虑社会伦理、数字权责、数字安全;从国家角度来看,某些数据要分层次开放和共享。

  ●关于新型的教学方式

  随着技术的扩散,新型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如网络精品课、微课、网络课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创客等。在推行这些新型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广大师生在接触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能力方面的差异,考虑如何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进行资源共享。

  建设和谐稳定、文明民主的社会,需要我们在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中有序参与。在现实世界中,几千年人类文明已经形成了一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信息化时代,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数字公民意识,充分认识自己在虚拟空间中的作用,参与数字社会建设、规范数字社会行为、维护数字社会秩序,开创美好的未来!

  (此文根据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纽约州立大学奥斯维格分校教育学院教授杨浩在“第十五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 编辑: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