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科学的理论研究,清华大学在MOOC平台基础上组建了教学创新研究中心,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和学习科学的实践研究,这也是『雨课堂』诞生的前身,功能实现和迭代发展基于清华的课堂教学。来源于课堂,服务于课堂。 课前预习+实时课堂+课后考卷全程教学活动的数据采集,从经验主义向数据主义转换,以全周期、全程的量化数据辅助老师判断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做到教学过程可视可控。在组合使用线下活动或翻转课堂或项目实验,让师生教学融合更紧密,教学相长。 雨课堂基于PowerPoint和微信(因为老师最常用的软件就是这两个,不需要硬件投入,傻瓜化快捷易上手),针对师生互动不顺畅,数据收集不完整,在线教育不落地等多个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解决。 课前,课前预习的课件中可以插入讲义、学堂在线上的MOOC视频(全部免费开放)和优酷、土豆、腾讯视频,老师可以借用清华的MOOC视频和课件自由组合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定制符合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节奏的教学设计。PPT传进微信后,教师可以增加语音进行针对性提醒或指导,让学生边看边听。课前预习讲义发送后,教师可以收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设置预习截至时间的时间节点,在节点前没有点开课件阅读的学生会收到提醒。 课上,老师开始课堂授课后会自动生成本堂课程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描进班。教师课上的每一页PPT会即时发送到学生端,帮助学生保存课件及课程回顾;另每页课件下方还有“收藏”和“不懂”按钮,学生可以把课程中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收集,教师也会收到匿名“不懂”数据的反馈,进而调整课程节奏及重点讲解。雨课堂还设置了弹幕功能,老师把弹幕打开,可以随时看到学生的观点及想法。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发题,发考卷,并设置考题考卷的答题时间,当下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实时把控学生情况。 课上+课下+课后的雨课堂,基本实现了教师对教学全周期的数据采集工作,从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等层面,帮助教师分析课程数据,量化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教学。 |